《1984》里为什么外围党员受到的束缚反而比无产者更多?

在知乎《《1984》里为什么外围党员受到的束缚反而比无产者更多?》问题下撰写的回答。


严格来说上讲无产者并非受到的压迫比上级党员少,只不过大家都被压制得差不多了就显得不特别了。无产者在政治舆论话语中没有人格,“无产者不是人”;“无产者和牲口都是自由的”;无产者用的是专用的香水;无产者不准买杜松子酒喝;面向无产者的彩票几乎是一场骗局;面向无产者有专门的读物……这些都是明着写着的部分。光光政治话语上的不平等就够批判者给英社灌一壶的了。

对无产者的压迫与控制已经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同化到一起了,并且这些压迫与控制有不少和对外围党员甚至核心党员的要求是一样的。这也是一个使得无产者的生活状态显得似乎比外围党员还自由的原因。

但是党员身份本身就意味着自己是少数派,更高级更特殊的人,因而加上的其他限制也是正常的。从身份带来限制这层意义上说,这和军人、党员甚至是普通的企业职员没有什么区别。首先要明白这种额外的限制是伴随着你与其他人的身份差别的,更高地位更多责任更多义务,从表层上说,就是这样一回事。不要因为这是《1984》而对其保持过高的警惕。——当然,对于分析作品深层次而言,保持这样的警惕也没有什么坏处。

另一方面,《1984》是以外围党员史密斯·温斯顿为主视角来写的。要注意到温斯顿自开始就已经对现有秩序抱有了不适感和厌恶感,所以对于他生活的描述是带有已经预设情绪的。视角限制加上感情偏见也很容易让读者觉得身为党员反而具有更多限制。这也是一个会觉得党员生活更让人不适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直接原因,下面试图往深层次分析。

这个社会最终呈现出外围党员受到的明里暗里的限制比无产者多这样的状态,是无产者受到压迫与改造后的后续措施,目的是维持这样的一个社会形态。

英社对无产者持放心和放纵态度的原因是,他们让无产者维持在了愚昧的状态。

英社通过封锁过去、禁绝非法书籍、操纵书籍报刊的发行、舆论操控等措施,对无产者能接受到的文化知识做了严格限制,从而使无产者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文化水平。小说里没有提到学校等有关教育的措施,但是提到了“儿童历史教育读本”——不过那也是给党员的孩子们的。但通过茱莉亚提及在给无产者专门提供色情读物中,剧情不过就是六种情节的反复组合这个细节,可以推测无产者们的普遍文化水平都不高,识字率和入学率方面这类量化数据的真正数据应该也不会多好看。

使无产者维持在愚昧的状态,再将他们的生活水平控制在一个不会危及生命但是也舒坦不到哪去的水平,使他们为了生存就要竭尽全力的话。他们也就没有心思反抗。

 

越无知越能忍受,越无知越不知反抗。

越无知越容易相信,越无知越容易受感染。

 

他们肯定不会理解什么双重思想,肯定不会理解什么叫新话,更别说兄弟团、果尔德施坦因的那些高深理论了。但是他们会在枪决现场围观并且兴奋不已,会在导弹飞来时拼命逃命,会在酒吧里为了某一期的中奖号码而大声争吵。他们不会理会我们国家的敌人是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上街去一起高声叫喊,一同示威。

生活就是他们的全部,只要活着就行了。这是在英社的大社会环境下给予他们的生活意义。他们不过是维持英社存续必要的零件,靠谎言维持,靠战争恐吓。或许有一点愿景,但那也不够是沉重生活下的前方的些许微光罢了。

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生活难以忍受。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有点艰难,但是周围的大家都是如此啊。大家也没什么怨言啊。英社正为了我们打仗呢,为了让我们活下去而打仗呢。我们的生活正在慢慢变好啊,大家都那么说的啊。

[eckosc_quote quote=”一切都消失在迷雾之中了。过去给抹掉了,而抹掉本身又被遗忘了,谎言便变成了真话。(第一部第七章)” source=”” url=”” pull=”true”]

因为无产者们愚昧无知,对过去无所了解。他们会自然地认为长久以来生活就是这样的,无谓艰难,因为我们就没变得更好过。无产者与外围党员——特别是核心党员是割裂开的,他们也不会区分这两种党员的区别,他们都是党员,也仅此而已。因此他们会自然地从所能见到的外围党员的生活中去想当然的以为党员也和他们过得差不多。既然都差不多,也就没有反抗的理由。

在此总结,无产者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加上文化和阶级上的割裂,他们不会发觉自己的生活是差劲的,他们会觉得这是长久以来自然的。他们无法发觉这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也不会因此而反抗。

无产者不宜有强烈的政治见解。对他们的全部要求是最单纯的爱国心,凡是需要他们同意加班加点或者降低定量的时候都可以加以利用。即使它们有时候也感到不满,但他们的不满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他们没有一般的抽象思想,他们只能从小处着眼,对具体的事情感到不满。大处的弊端,它们往往放过去而没有注意到。(第一部第七章)

……原来是有一个货摊在卖铁锅……其它许多没有买到的妇女就围着货摊叫嚷,……温斯顿厌恶地看着他们。可是,就在刚才一刹那,几百个人的嗓子的叫声里却表现了几乎令人可怕的力量!为什么她们真正重要的问题上却总不能这样喊叫呢?(第一部第七章)

 

因而,要引起他们的反抗心,就只有由外围党员引导无产者们反抗。

[eckosc_quote quote=”如果有希望的话,希望在无产者身上,因为只有在那里,在这些不受重视的蜂拥成堆的群众中间,在大洋国这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中间,摧毁党的力量才能发动起来。党是不可能从内部推翻的。(第一部第七章)” source=”” url=”” pull=”true”]

常被忽视的一个遗憾结论是,历史胜败本身就是绝对简单多数的投票。谁获得了群众——不管是说服的、征服的、用魅力与威望使其折服的、诓骗的、威吓的、强夺的,谁就取得了胜利。“人多力量大”可不是一句空谈,它是反抗的基础。

从而,要想推翻党,推翻英社就必须争取到无产者的理解与支持。

注意到,在党的内部,核心党员是既得利益者,并且生活条件与生活圈子基本上不与无产者重叠。再加上成为核心党员本身就已经代表着他们的思想已经接受了改造,并认为维护既有秩序是理所当然之事。那么能够和无产者建立联系的,就只有外围党员了。

外围党员和无产者的生活区是很接近的,并且实际上他们也经常到无产者的生活区域里的黑市淘一些生活用品。这就决定了外围党员和无产者之间能够建立一种交流。如果外围党员有心的话,慢慢建立起自己在无产者中的交际网路实际也并无不可。因为无产者的生活区域几乎没有电幕,由巡逻队负责排查。虽然也有思想警察埋伏在无产者之中,但是从客观上讲无产者和外围党员建立起联系的土壤是存在的。

 

前文已述,无产者是愚昧无知的。他们只能被煽动,被告知而觉醒,从而发生反抗。以一小撮无产者的理解为开端,在不断地传述与小规模的反抗中将反对的心理与理由以无产者能理解的方式加以传播。

 

他们不到觉悟的时候,就永远不会造反;他们不造反,就不会觉悟。(第一部第七章)

 

这是一个悖论,又不是一个悖论,而是一个扩散的结果。必然需要一小撮无产者先觉醒并崛起,以他们的行动与言说来传递这样的信息,向更多的无产者传达反抗的信号。但是言说的传递速度终究不是令人满意的,反抗的行动才是最有效的传达方式。但是造反沦落的结果会给革命的扩散起到的胆怯与灭杀的效果也是存在的,这也是这句话的无法解决的方面。不过这也不是这里需要讨论的部分了。

 

如果某个外围党员有心,他完全有机会与无产者接触,并慢慢说服无产者、发动无产者掀起暴动与革命。这对党来说是存在危险的,也是与他们的绝对权力掌控的方针相抗的。

因此,就需要对外围党员施加更多的注意力。因为他们既掌握知识,又掌握一定程度上的真相,他们本身的党员身份也更能为他们在无产者面前增加言说的说服力。他既可以联系无产者,也可以笼络其他党员。外围党员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他们的双重思想既不完全,又对过往的生活存有记忆,他们对这个社会本身的抗拒感是很容易生发的。

所以就要设立规定注意单独行动、喜欢独处的人,就要宣言“无产者不是人”并采取专属消费品的方式以加深两者之间的鸿沟,目的就是要割裂无产者与党员之间的关系。

并非做得到与做不到的问题,而是要将一切不稳定的因素加以排除。这就是英社的方针

 

在此总结深层次的结论:

无产者需要引导才能发生反抗。

控制了外围党员就能保证引导者不会出现,也因此保证无产者不会发生反抗。

 

以上,就是我所能总结的为何外围党员受到的限制会比无产者多的原因。

撰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