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对问题《如何看待突然火起来的「社会主义」梗?》撰写的回答。
政治话语的娱乐化背后隐含着两种可能性:政治话语本身威严性的丧失,抑或受众对政治不再认真看待。
二者可能有互为因故因果的关系,在拆解开的时候也定会相互提及,但是根源性的原因往往会将这二者结合到一起。
政治话语的权威丧失可能来自于其自身与现实已经逐渐脱节,也可能是政治实际还能接地气但是包装这一政治运行模式的话语已经不符合时代的现实。概念的空泛化、描绘的美妙图景仍然只是图景,在大力宣传背后某些问题依旧不得解决,教条式的测验或考试,这些是能够引发黑色幽默式的讽刺的基础。
而黑色幽默式的讽刺和网络娱乐狂欢的区别在于参与者以及参与的形式。黑色幽默姑且还有现实中的情况可以切实地讽刺,而娱乐狂欢就是不在乎现实究竟如何而陷入空泛且仅限形式的参与了。这一次的群策群力式地创造就是由前者到后者爆发式的转变。仅就某些语句而言,它们能够广泛流传是因为它们切实地展现出了某些政治概念的权威性的丧失,但是后来者仅仅只是为了玩闹欢笑而上下撺掇。
这种争先恐后的参与恐怕并非因为对政治表现不够进入人意而要怒吐怨气,而是受众不再认真看待政治,转而将其化作娱乐材料。这实际上是在隐晦地传达出一个信息:受众对政治本身的关心程度在减弱。无论是出于无能为力也好还是纯粹觉得无聊也罢,积极投身于这样的话语狂欢之中就代表着这些政治话语与概念的严肃性以及其背后的理论及逻辑都已经被消融了。这种消融、特别是针对宣传式、根基式的理论概念的肢解便代表着政治与受众的对立与距离正在加大。
但是这种距离的加大并不一定全是因为政治本身的表现不优秀,还有可能是政治没有选择符合受众喜欢的形式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受众可能已经开始用娱乐的眼光来要求政治了。如果事实真是如此,如果只要政治打破它原先的严肃性,转用一种更亲和的方式、能够放心使人娱乐的方式来表达的话,那是否代表着某些切实重要并且与每个人相关的问题,如果它不能以某种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话,受众就不会去关心,也就能容政府随意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了。如果答案为是,那令人恐惧的事才刚要开始。
换言之,就是政治话语权威性的崩溃给予了黑色幽默存在的可能,而受众的娱乐式眼光以及娱乐需求趁着黑色幽默像政治话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了政治新的掩盖问题的方式。政治在受众心中的严肃性正在土崩瓦解。
受众于是就陷入了一面抱怨政治无法参与也不容平民参与,一面将政治当儿戏看待将它当做娱乐的材料。这样的循环实际上是在不断拒绝真正的政治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于沉醉于这番娱乐的人而言,真正的政治不进入他们的生活反而是好事,因为他们不一定都有辨别个中是非并切实为自己与子孙的生活与未来进行考虑的能力。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狂欢将这么延续下去,在受众自以为自己狠狠地踢了谁的屁股一脚时,他们对生活的不满或者对政治失范的担忧或许就在娱乐与谈笑之间消解——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消解。这样的消解给予了他们某种麻醉感,便有可能使他们视而不见的生活,或者拒绝复杂思索的生活。这样子的循环是否会助长政治话语失范、政治话语的娱乐化以及政治寻得了新的形式来安抚受众、掩盖问题或者躲避问题,就很难说了。
所以这种狂欢,对于统治者以及平民百姓而言,或许都是好事,也或许都不是好事。
“还有可能是政治没有选择符合受众喜欢的形式的表达方式”
这一句,政治自身怎么能选择符合表达方式呢?不应该是党选择表达方式吗qwq?
政治不一定是官方的言论,还有各利益集团的参与。
我们会认为政治在由统治集团和其它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与民众的博弈中,会具有某一种倾向,这种倾向是一种人格化的说法。它指的是参与到政治的集团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取了某种政策或者方式。
参与到政治的集团和部门都开始选择了新的表达方式的时候,为了描述这一总体的趋势,会直接用“政治”来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