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可欺耶?

第一次给杂志写校外新闻类的稿件,原本写了七千多字的事件全回顾与评论,后来因为版面原因把前三千字的回顾给砍了。重新调整出了这篇事后谈。来准备放上博客的时候想了想还是觉得放和杂志一样的事后谈版本比较好。

整体上来讲觉得还行,算不得很优秀。但作为第一次上手,能拿个70分吧。


 

少年可欺耶?

——“少年不可欺”事件事后谈

 

在2014年最后的这段时光,一名名叫Niko Edwards的十九岁少年以一篇《少年不可欺》的文章在互联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位少年和他的团队,站到了陌陌、优酷两家大公司的对立面,指责他们拍摄的广告《追气球的熊孩子》剽窃了他们的同名项目与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并公布了相关证据。紧接着,陌陌、优酷和Niko双方在舆论的大浪间连发数篇声明,交锋不断。在这同时,身为质疑一方的Niko也开始受到了剽窃与抄袭的质疑。

这件事可以说是今年扩散速度最快、爆发性最强的舆情事件了。一名少年与两家大公司为敌,多吸引人眼球的一件事啊。因此,这件事中双方的舆论交锋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今双方已不再有新的发声,舆论浪潮也以Niko一方宣布不接受优酷的所谓道歉,决定采用法律手段维护权利作为双方交锋的收尾后而逐渐平息。在这件事将要被新的网络热点与眼花缭乱的信息覆盖得无影无踪之前,让我们再来谈谈这件事吧。

站在今日回顾,这一事能够引起广泛关注,自是因为这里面聚集了不少惹眼的标签:欺骗、剽窃、90后少年、犯错的是大公司——也就是90后少年的个人创作被大公司以欺骗手段剽窃走了。

且不论在当时大家还没办法这个事件的更深层次真相,但支持身为弱势一方的90后少年这个立场在这个事件中立马就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所以一边倒地支持Niko并不是意外——当然,大家也没有选错。这时候质疑弱势一方就是“政治错误”了,受到围攻几乎是必然。哪怕质疑者一点利益关系都没有,也自会被扣上“水军”的帽子。尽管这么说可能有失偏颇,但每到这时网民们都会沉醉于向巨头声讨,向巨头发难。在这时候,去动摇他们赖以站队发难的一方的证据基础,显然是不符合网民们所想的。对于键盘上的斗士来说给人扣一两个帽子也不是难事,只要不符合我们的诉求的,都是敌人。

显然对质疑者全部下“居心不良”“都是大公司派来的水军”这样的一刀切定论是十分不公道的。而反对这些的原因大抵是——没有原因。几乎所有对质疑的批驳归根结底就两个中心:你怎么能质疑这个19岁的少年!你怎么能站在抄袭的那些大公司那一边!

尽管得承认这样的舆论在这次事件中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最终促使了优酷做出了道歉——且不论这道歉的分量多轻多重。但是这样的舆论又是恐怖的,因为归根结底,他们诉诸的是情感而非理智,是愤怒而非证据。将质疑者直接推到道德低地进行道德批斗这种清除异见者的方法,令人不寒而栗。

抛开人们对“亚洲首次拍摄地球的学生”这一说法和气球计划本身是否抄袭不谈。将自己定位并强调自己的“19岁”和“90后”身份也是Niko在人们后续的讨论中关注的部分。不仅是在《少年不可欺》,在后续的微博与表态中,“年轻”和“少年”一直都是Niko所使用的定位。这也成为了不少网友在讨论时会提及的话题,一定要这么强调这样的身份才能得到关注么?一定要这么强调是90后才能彰显自己的不同么?一定要这样矫情地强调自己的年轻、不成熟、年少才能让自己站的稳么?但有些事又只有年轻才能说得通过。因为年轻,才能得到所期望的对待,才能解释自己的不成熟以及面对这如彗星撞击般的冲击的无措,才能在这样的风波中得到帮助。尽管想来很不是滋味,但是在现在看来,或许可能就是如此。倘若求助者不矫情些,不特别些,就真的很难赢得关注。一声长叹,又别无他法。

把焦点换一换,看看作为被质疑一方的陌陌与优酷。

陌陌迅速且态度恰当得体的回应被媒体戏称为“情怀公关”,此言确实不虚。不仅以梦想为名,还隐隐地提及自己也身出草根,以此拉近与Niko的距离。这一姿态成功规避了网友们声讨。当然,这也与陌陌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分不开。陌陌是作为甲方与优酷合作,由优酷来组织拍摄与陌陌有关的广告宣传片。陌陌方面可能并不知道乙方优酷在制作广告时剽窃他人的创意与故事的行为,想要撇清关系并非难事。这也就是为什么陌陌在发布这一篇声明后便不再参与到之后的争论中。它的角色与在事件中的位置这么做自是合理的。

而优酷就没那么容易开脱了。

作为《熊孩子追气球》这一广告的策划与拍摄方的优酷,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被质疑一方的焦点。因此,其态度对事件的发展定是会起到不可小觑的效果。但优酷摆出的姿态却出人意料。第一篇声明在Niko一方出示了邮件截图和录音等证据、舆论几乎一边倒、公司形象已然受损的情况下,优酷并没有道歉,反而强硬地展现出“我没错”的态度。“如所述全部所实”这一说法则更是明显地暗示出其态度。而接下来的举动更是堪称败笔。仅仅在这篇声明发布后的半小时之内,优酷将一部名为《国外少年玩转气球航拍集锦》视频直接推送到网站与客户端的首页之上,并且关闭了评论,暗示Niko团队的行动并非独创的用心昭然若揭。毫无意外地,此举在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弹。优酷就这么给自己下了一手臭棋。

第二篇趁着少年失联的情况下如乘胜追击一般的声明则颇有几分身正不怕影子斜的气概。不仅是暗含着指责少年失联的不对,还在强调涉事员工也是年轻,配合着优酷悄悄挂上首页的视频,难免让人猜测这言下之意是不是“大家都年轻人,是不是就怎么算了得了”这样的意思。这一下子,成了大巨头趁着小孩子一时失联大摆无辜姿态,再转身用自家资源倒打一耙,更是加深了网友们对优酷的反感。

而第三篇,也就是外界通常认为的正式声明。在除拿出未抄袭的确切证据之外别无挽回舆论他法的情况下,优酷终于在这36行的长微博的倒数第二段、第25行“公开表示歉意”,在第32行再次“致以诚挚的歉意”。但颇让人咀嚼的是,事情至此,优酷依旧没有承认任何抄袭或剽窃的行为。对于Niko所指控的情况,优酷的说法是:“视频标题与Niko的文章重名;故事脉络与Niko的经历有类似的地方;其中地球的图片与Niko发布的照片重合度较高”,相似、类似、重合度高,是,我们承认,但这不是抄袭,不是剽窃,反正“法律范畴内尚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不怕。与这样的态度相呼应的便是优酷表现出来的他们会道歉的原因——“出于对原创的保护和尊重”,意即优酷并非出于做错了而道歉,而是作为出于的原则而道歉,个中区别可想而知。除这暧昧的道歉以及空泛的承担责任的承诺外,再无其他。而那个邀约共同实现太空梦的承诺,也难免让人觉得虚假客套。

与陌陌相比,优酷此次的公关毫无疑问的算是失败——甚至是到了失败透顶的程度。强硬的姿态,惹人反感的措辞,不见诚意的道歉是网友们对其一系列反应的总结。特别是最终的正式声明更是被网友反复解读,批得体无完肤。

但尽管如此,在其没有诚意背后,或许还隐含着更深层次的考量。被公认为抄袭起家,至今已成为依靠用户原创内容安身立命的视频网站优酷,如果在这次事件中承认了抄袭,或是赔款变相承认了使用了他人的劳动成果,那么在日后,这对于网站本身也留下了一个话柄——甚至是一枚定时炸弹。谁能知道这个头一开在未来会引发多少侵权的索赔与声讨。从制片王某的手法以及优酷的处理方式来看,猜测其可能已经能熟悉操作这一套路或许并无不妥。此时如若再如曾经的锤子与阿里一般把责任归咎于某个个人员工之上,就可能有损大公司的风范,对于其他制片来说也算不得一个好的信号。从这个方面来想的话,优酷就这么背下这黑锅,是符合其自身的利益考量的。

事情就这么走到了结尾,再无音讯。网络上有句黑话叫做“群众的记忆只有七秒”,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你把事情拖得足够长,让大家忘却,让当事者泄气放弃,那你就能逃过去了。因为在这信息爆炸的网络中,网民们终将有一天忘记你这件事,到那时候,身为当事者形单影只的你就不是敌手了。

尽管如此,这次由Niko引发的舆情事件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也自会传到其他的视频网站的高层耳中。不管这次事情的结局如何,都会使优酷在视频网站大战中的地位受到影响。而其他网站也将从中受到警醒,别再那么肆无忌惮。在不可见的知识产权及文化创作所受尊重与保护十分不尽人意的当下,这也算是一种可喜的推进吧。

总而言之,谢谢你,少年。

希望你在未来的路上能够继续满怀激情与梦想走下去,也希望以后道路上,再也没有欺少年之人,无论是对你,还是对未来即将踏上征程的千万少年。

撰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