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着前行

正如你所见,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读后感

其中借用了一点《文学少女》外传内的叙述,稍作修改后加入其中。

《麦田的守望者》讲的是一个不适应学校生活,最后被退学的迷茫少年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叫霍尔顿的孩子,他总是没完没了的抱怨。自己的家人,学校,同班同学,老师……他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满。故事讲述了霍尔顿从潘西退学后发生的故事,十分的零碎,也充满了再也普通不过的日常气息。霍尔顿的叙述也充满了美国中学生的特色,在话语里透露出对一切的不满,言语间也时常出现一些粗俗的字眼,对于人物的称呼、对事物的描述也让人觉得特别有种亲近感——尽管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人,但是总让人觉得,这就是该有的样子。

霍尔顿总是在发牢骚,对一切都不满,对一切都觉得无所适从。在他看来,学校里的一切都是令人作呕的,这种厌世的感觉突然让我觉得一阵熟悉,这种感觉我曾经也有过,一切对于我来说都似乎都失去了意义。看着一切都觉得不爽,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牢骚。这些感觉在阅读的时候一下子重新涌了出来,似乎曾经的自己又出现在眼前。

霍尔顿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虽然满口粗话,行为无礼,学习差劲,但是他却有着善良的一面,在修女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慷慨的捐赠,还担心着她们在募捐时遇见的状况。他对一名女孩有好感,但又反感另一些女孩的做作。他虽然品行不端,但是却有着“麦田守望者”这个充满善意的梦想。他喜欢自己的妹妹,时刻想陪在她身边,却又不想让她和自己一起漂流。他嘴里满是脏话,但是在他妹妹的学校里看到那些字眼时却又感到气愤。如此充满矛盾的行为,正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真实写照,如此鲜明。他爱憎分明,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恶言相向,而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十分恭敬。这何尝不是曾经——甚至是现在的我们的写照?我们也会有过这样的感觉,这样的动作。对自己认可的人用平常的方式,而自己不认可的人,就是不搭理,或是总是表现出非常厌烦的样子。在自己这么做时或许没有什么,但现在作为一名旁观者来看,这些行为又是多么可笑。

霍尔顿在几天里所做的一切,都十分随意,许多都是为了打发时间而去做的,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做了会怎样,做了之后应该做什么。让人觉得他如此的迷茫,不知所措,而这种迷茫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同样存在的。对于现在的日子,也十分的迷茫,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在学校的日子也不多是过一天是一天,就事论事,见招拆招。这种表现也被作者塞林格十分真实的还原出来了。塞林格用霍尔顿是个性洛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反映出来青少年的迷茫、苦闷、彷徨、孤独的内心世界。他有着一颗纯洁善良、向往美好生活与崇高理想的心,他为了妹妹放弃了去西部的想法,他有着成为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梦想,对于被学校开除毫不在意的他,也发出了“救救孩子”这样的呼声。可是,愤世嫉俗思想引起的消极反抗,还有那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发泄、易冲动的青春期心理,又使得他不肯读书,不求上进,追求刺激,玩世不恭;他抽烟、酗酒、打架、调情,甚至找妓女玩。他觉得家长和学校如此教育他不过是为了让他在未来能够出人头地,他认为成人社会里的人全都是一些“假仁假义的伪君子”。甚至是他最敬爱的老师,后来也发现可能是一名同性恋者。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而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现状,只好苦闷、彷徨、放纵,最后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装成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小说使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名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忆,不讳隐私,不避琐碎,随想随说,回忆中自然地穿插着现实与自己的记忆与想法,而且塞林格十分精准地拿捏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紧紧抓住了青少年的心理来细致逼真的反映出了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让人在阅读时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遇其事。

对于霍尔顿的抱怨,我彻夜地感受着。明明十分的困倦,却因为像对困扰着的朋友不能释然一样,又继续读起了霍尔顿的故事。

——喂,你,听着的。

我时而感同身受,时而焦急不安,时而吃惊,时而变得寂寞,我听着霍尔顿的话,睡意全无。

霍尔顿,并没有去麦田。

只是,他对妹妹说:

“为了不让在麦田里玩耍的孩子掉下悬崖,我想成为守望的人。”

他还说——

“孩子一跑起来就不容易看到他们到哪里去了吧。那个时候,我就会瞬间飞奔出去,一定会找到那个孩子。”

“麦田的守望人,这就是我想成为的人。”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无聊。但是,要是真正想成为的,只有这个。我知道这是没有价值的事。”

这样的霍尔顿,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

现在,怎么样……

当一切都归于寂静的时候,我终于读完了,一种复杂的心情充斥着我的胸膛。

我一边说着霍尔顿一定会成为麦田的守望者,一边想着他自己也很想有个谁来守候自己吧。

希望在自己没看脚下,要从悬崖落下去的时候被谁拉回来啊——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感觉。

我们何尝不和主人公一样,在随口骂出脏话的同时又对粗鲁的言行如此厌恶,在惶惶度日的同时却又怀着一个美好的理想。我们渴望改变,却总是无力改变。大人的那一套总让我们感到虚伪,但是他们的话却又如警钟一般在我们心头时不时地敲响。我们就在这样的矛盾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我们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欣喜、厌恶、热爱、憎恨、明了、彷徨、迷茫、疑问、彻悟、感叹、无奈,继续向前行走着。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改变,什么时候才是重点,我们就这么迷茫地前行,时而奋起,时而懒惰地前行。直至有一天,我们收获了我们所期待的东西,那让我们成熟,让我们重整戎装,继续向前。那是我们至今仍未曾发现的、未曾拥有的、未曾感受的深邃情感——希望。

 

2012年1月27日

3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