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有两个我,一个在网上一个在网下

公众号改版于是本周还得接着供稿。因为找不到调性刊发时有修改,此处发的是修改前的原稿。

换了新的话题和风格,但看起来不是那么令人满意……

好像我弹来弹去都躲不开互联网上的事啊……


 

我在网上放声大笑233,在现实中连抬起嘴角都不自然

母亲有时候会说我“已经离不开这电脑了”,言下之意便是说我太沉迷网络世界了。虽然我总以沉默表示抗议,但有时回想起来或许此言也确实不虚。因为有另一个我正在互联网上,如果离开了他,可能这个我也就维持不下去了。

我在互联网游荡已有许久,从最早期的论坛到贴吧,再到空间,微博,微信,和其它各种类型的社交网站,用好几个ID在这庞杂的互联网上留下了自己各种各样的痕迹。现在用这些ID去搜索,还能翻找出各式各样的黑历史,换个说法的话,也可以是“年少轻狂的过往”,都是同样的意思。

网络上的“我”活跃热络得像另外一个人,四处搜寻各种新鲜玩意和新的资讯,当有人遇到问题时主动相帮,对于自己的观点出言捍卫,现实中不会谈论的话题也会自在言说。而现实中的我寡言少语,也不大会笑,被人指着鼻子说“你怎么就不愿意笑一下”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现实里有一个承载压力的我,默默无言冷眼以对;网络上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我,悠哉自得谈笑风生。借由这样的严肃拘谨和自由奔放平衡,也总算能求得自己的一片平静。

但同时,两个我也变得越来越远。

 

人们不理解他为何不一样,我只能把他藏起来

互联网的“匿名性”是个宝, 因为它我们可以在这上面藏起的身份大肆抱怨,或者说现实里不会说的话,发泄现实中难以吐出的怨气。

它也没有指定的读者,它给每一个人看。所以朋友圈和空间就成了合法的指桑骂槐的地方,你要迎上去你就是自作多情,只能憋着怨气也不带着对象地说回去。有时候一方分享了一条信息,一方旋即发了一条来讽刺哀叹,一个屏幕里的两个人说话就像隔空打太极,酸不溜丢,好不热闹。

正是如此我也不喜欢全是熟人的社交圈,因为这和现实几乎没什么两样。所以我就躲去了全是陌生人的地方。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我喜欢看动画和漫画,而现实中这并不是什么容易寻找到同好的爱好,也不是什么能让人大方认可的爱好。所以也就只能在网络上去充分享受它能带来的乐趣。

但是周围的人们并不会去理解你,理解你为什么总在和一群陌生人聊天,或者理解你为什么不喜欢在空间或朋友圈里发点东西。他们若是知道你在别的地方有什么别的身份或者别的言论,若是看到了发现了,就会把它们带回现实来,用网上的名字呼唤你,用网上的话语调侃你。他们努力地想把两个你融合到一起,似乎容不得你分裂,容不得你在别的地方有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你。

他们都想让他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即使他们可能正因此身陷囹圄也不认为你选择与他们不一样的方式是正确的事。

于是分裂出来的我为了躲避这些现实的目光,又要逃到离更远的地方去。因为我不想让这个更像是“我”的我被现实侵染变色。

那是当时全凭我自己选择、塑造出来的自我。

 

结果无论是在哪,我们还是在苦心经营自己

这其实是一件挺可怜的事情。

以解脱压力与摘掉假面之名走入互联网的人们,在互联网上戴上了一副面具为了扮演自己想要想要成为自己,最终却还是为了站在镜子前给自己看。而为了镜子前这副面具能够更加动人,更加接近理想中的样子、美好的样子,倾注了维护现实中的假面相同、甚至更多的努力,只为了每天能够看见一瞬自己完美的模样。

我们尽力分离开两个自己,为的是守护这一个既虚假又真实的自己。他真实于与现实中的我一样同样生发于我的灵魂,却虚假于无论如何经营却难以被证明是我自身。网上的文字与表情永远也无法与这副肉身产生联系。

或许这个局面与那些在平时软弱无声但在网络游戏世界里横行一方的少年们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我们更加“无害”罢了。

即使是没有寻求一个假面自我的人,也在朋友圈、空间里借着网络粉饰自己现实的面具。他们在空间与朋友圈里发着各式各样的文字与照片,借以向四方告知在我们没有见面的时间里我过的多么精彩。借着美景美食美物美人加以抒发,我们便塑造了一个新的、美好的、快乐的自身。

(图片:selfie.gif)←图片较大,编辑考虑一下要不要放。

这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套GIF图片,用旁人的角度来看在拍摄小清新自拍时的人们为了摆出好看的姿势原地打转和摆Pose的努力。为了拍出一张好的带着双脚的自拍在泥地上原地打转,在斑马线上走走停停,让老公爬得老高几乎要挂在栏杆上。或许在旁人看来,我们努力通过朋友圈、微博、空间或是其他社交网站上的形象也是如此。只是大家都在努力做着同样的事情,就无暇去嘲笑他人了。

我搞不清这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也弄不清这该归咎于自身还是这个周遭世界。

 

面具上下的两副脸孔会合而为一吗

时间长久了,会让人分辨不清自己到底是在扮演怎样的自己,原来的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也或许是现实的压力越来越重,再也无暇去扮演另一个自己。

现在我的微博已经停留于9万条快一年了,要搁以前早该上10万了。但是现在也已经不再有什么激情在微博上大肆版聊了,微博的日发冷清可能是另一个方面,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我最后选择了贯彻这一个自己。

两个我逐渐远离,那个网络上的我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慢慢成了现实中的我的镜像。我不愿把这个称作所谓的成长或成熟,也不愿把它看做懂事或不再是小孩。

有时我也会怀念过去在网上大家凭借单纯而无掩饰的爱恨喜怒交织在一起闹哄哄的场景,因为那时新生的我们还未陷入礼仪与人情世故的条条框框,还未失去名为“纯真”的勇气。尽管这些东西在今天被受尽嘲笑。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成长日常。

 

 

首发于微信公众账号:三棵树(Sanctuary-Cyu),点击查看获得二维码。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