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精英的挽歌

首发于知乎专栏

偏偏是考试周变得很想写……

但是水平似乎仍未有所提高。


如同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科技三定律,有关社交网站也有类似的“定律”:

任何在我加入时已有的社交网站用户群都是稀松平常的本来秩序的一部分。

任何与我同时加入社交网站的人都将成为未来这个网站用户群的中坚力量。

任何在我之后试图加入这个社交网站及总体秩序的人群的水平都比我低下。

无论是论坛还是博客,再到微博、朋友圈,随着他们的发展总会有人开始感叹圈子越大的同时生态越来越差,新来的用户水平也越来越低,发布的内容也越来越杂乱无趣。先来者开始怀念曾经圈子里的良好氛围,开始怀念曾经还在的老友或是大神,开始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然后一脸无奈地继续淌在浑水里,或者愤慨离开,走去下一个社交网站,迎接一个新的往复循环。

这是事实,但也非彻头彻尾的坏事。谁都没有错,但谁都没看清。若要细究起来,能有此番抱怨的人在社会上也能算是一个小精英或是少数派了。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大学专科学历以上的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约为5.15%。第35次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互联网网民中,大专学历的占10.4%,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的11%。可以说,在互联网上能够有资本或者有资历、还有心情来感叹社交网站的衰落与混杂的,大都是具有高学历的网民。因为高学历往往代表了更高知识水平、高收入水平以及高社会地位,还有更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适应性。他们更早进入网络世界,也更早地构建起最初的网络舆论圈。

事实上也的确是高学历的人最先占据了互联网的话语主流,并且,曾经的互联网舆论场就是一个精英的舆论场。从论坛时代到博客时代,只有大V、大号才能拥有坐拥粉丝一呼百应的权利,而普通网民只有跟在大V后面应和的权利,即使有不同见解,要么不能让人听见,要么因为与大V相左反而容易遭到攻击。彼时普通网民并非没有陈明自己意见的权利,但是没有在舆论场上取得他人注意的权利。

即使到了微博时代,网络的草根文化真正地诞生,舆论场的主导权依旧处于少数精英手中。微博转发榜上永远是大V们相互转交的游戏,而普通人就只能在自己的小角落自言自语聊以慰藉,既进不了舆论场的转发榜,也不一定能得到更多不相识的人的热切转发。或许在一些生活娱乐话题上普通人还有凭借小段子搏一个几千上万转发,但是在涉及到某些事件和热点上,普通网民还是难以在舆论场中搀上一脚。

人们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公民个人意识的觉醒,这种觉醒来源于长久以来社交媒体为浏览者提供的平等的创造与传播平台,并在微博这类简单、开放、传播性强的社交媒体带来的更加简单的展现平台中得以发展,草根文化才真正地成为社交媒体的主流。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觉醒很大程度上也得于大V们不懈传播的民主、自由等一些比较新并且具有一定反传统话语的概念。这大概便是微博舆论场在最初都是由“自由派”大V、精英把握的原因。草根文化的普及最先带来的是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嘲讽与反抗,一定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这类型大V得以在微博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原因,包括一些原先默默无闻在微博时代到来后转身一变成了意见领袖,如同凭空冒出来一般,他们也是在草根文化中网民们急需自己的明星与代言人的产物。

人们常说微博现在衰落,一方面是微博的活跃度在下降,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微博现在在人们的舆论场中已经不再是输出代表言论的核心了。这个核心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一次事件舆论中能代表普遍民众观点的表述不再由微博言论构成并输出,二是微博的意见领袖不再能够在事件舆论中占据主流。后者是直观的感受,是人们判断微博衰落的主要原因,而前者则是更加隐性的感受。

人们不再选择微博作为发表自己舆论,除却微博自身失去了能够在舆论场中占据主流的因素之外。各种不同的社交网站的兴起也是引发微博用户不再使用微博发声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种不同取向、不同风格、不同受众的社交网站的兴起,也分流了不同的用户,包括所谓精英用户、觉得自己是精英的一般用户、随精英用户一同撤离的普通用户。

因此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交网站舆论场的扩大与进化,它将越来越接近这个国家与社会在普遍意义上的舆论水平,并且更加碎片化。以最初的核心成员或者领袖成员的视角来看,一个公开的社交网络及舆论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平庸、水平越来越低下,而这几乎是必然结果。所谓社交蒸发冷却效应,对于一个社交网站来说也几乎是必然的,对于精英成员来说也是必然的。只是蒸发了多少、以何种形式蒸发各有不同,最后精英成员与后来的普通成员和平共处也并非不可能。但是,对于始终想保持社交团体的精英水平的网民来说,开放型的社交网站绝非能满足他这番欲望的地方。从大舆论场出走的用户,将会选择其它的新的舆论场,这个新的舆论场必须要能够给予他足够的言说的自由以及言说得到回应的满足。

在我们所能看见的范围内,这股潮流与效应来得最强劲的时间,大概是从去年开始的,也就是移动互联网这一概念开始在人们视野中频繁出现并趋向走红的时候。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网民构成的更新与再洗牌。微博只是一个开始,而微信则大大推动了这一进程,并将其反馈到其他舆论场上。虽然现在来谈微信对舆论场的意义还为时尚早,但它已经起到作用这点倒已不能否认。微信的朋友圈构建起了一个以“本真”为初衷的私密型社交圈,鼓励用户记录生活本质,私密的分享措施也鼓励用户说自己的话。公众账号一方面无限迎合普通人的取向,一方面极低的运营门槛也促成了全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对于一个尚处于历史进程中社交软件给予过高评价或许尚为时过早,但将其作为一个新的互联网舆论场阶段到来的标志或许并不为过。也同样是在微信浪潮中,网民们更加敢说话,不仅是在朋友圈说话,还将这份勇气带到了其它社交网站里。

网民们逐渐不再追寻大V,或是选择自己发声,或是寻找与自己更相近的声音去追随。这层意义上,网民们的个人意识才开始真正地觉醒。纵使是百十万相似的声音,同说出来也像是一个调子的大合唱,但是这是真真切切的他们自己的声音,而非一个人一段文字就能代表着成千上万人的声音。

而真切的声音也带来了曾经罕见的东西,或是曾经还不占主流的声音。如民粹、如舆论暴力、如激进的民族主义,还有等等等等。大概曾经的精英大V不会想到,原来还有这么多五毛,原来还有这么多敢和自己对着干的人。这也构成了一些网络精英的另一番感叹,也就是所谓思想钳制,所谓洗脑。实际上这只不过是精英们沉浸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所造成的错觉罢了。

或许真的没有谁能看清这个大群体究竟是怎么想的。有人抱怨右翼日益猖獗为扳倒一切无所不言其极,有人哀叹左翼依旧这国无望。尽管如此,左右翼也好大V也好,中国网民构成现在才真正开始接近中国的人口构成。伴随着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诉说欲望的增强,一些相比起精英学历与社会都比较低,但更接近这个国家与社会最本真情况的网民开始进入舆论场。传统话语结构里的精英,例如体制内人士也随着逐渐开放且活跃的互联网舆论潮流加入到舆论场中,与原先的网络精英形成了一种莫名地对立,并有了争抢粉丝与追随者之势。在各色人等逐渐浮现在舆论场之上,明晰坦诚和荒诞出位共同构成了新的潮流。而原先的网络精英与意见人士们便逐渐了失去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量。

当然不能否认,大量新鲜的发声者的涌入大舆论场使得舆论更加混乱难控,明言和暗话、呼吁与煽动混乱地交杂在一起。这也引起了不只是精英、还包括早些便进入舆论场的老成员的不满与哀叹。这些哀叹大概也代表着作为“文化人”休闲娱乐插科打诨的舆论场走向一个新的终结,此后剩下的将是混混杂杂各种声音交织、再也不能一呼百应的嘈杂之地。旧的舆论场已经塑造不出美好祥和或者能够满足网络精英们主导话题与舆论走向的舆论场,失望的精英与用户们只能选择离开,寻找下一个舆论场。

与微博的衰落相互对应的是便是朋友圈的兴起。朋友圈借由朋友圈本身以及微信公众账号构建起了与传统的大舆论场不相同的去中心化的新舆论场。朋友圈的特质在于它追求的是熟人社交,也就是两个人相互间需要有了足够的交情以及在接受范围内的朋友圈内容。而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则期待了微博上的网络精英与意见领袖的作用,但是与以往的舆论场不同的是,网络精英身份在公众号中已经不如以往明显,微信的朋友圈传播模式也使意见的传播变为一个个小圈子,相互之间实际上是独立的舆论场。微信用户与公众号间交流渠道较为简单也难以使意见人士复现曾经一呼百应的局面。在微信朋友圈中找不到自己可以倾诉对象或者不满足于朋友圈里可以看见的文章与言论的网民,有的重新回到微博,有的走进新的舆论场,也有的在朋友圈借公众号开一片自己的天地。

这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网络舆论场带来的新改变。再也没有一片大舆论场,而是相互带有狭窄通道的碎片化舆论场。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便是这种去中心化舆论圈的最好代表,社会的声音不再由某一舆论场或某一批意见人士构成,而是由千百个朋友圈和千百个话题微博共同构成。而微信公众账号的文章也不再能够成为代表网民说话的声音,而是启示网民说话的材料。

事情究竟还有没有解呢?对于想要吸引追随者的网络精英与意见人士来说,还有。他们依旧能做到吸引追随者在自己身边捧着自己。但是能引来多少人来追随就只能靠自己实打实的话术了。至少一呼百应如皇帝批阅奏折般浏览追捧的留言与回复的日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后网络将成为不同的意见人士带领一批批追随者一同呐喊。这大概便是上头开始要求统战新时代的网络意见人士的原因,在分散的舆论场中意见人士的声音变得分散而难以产生足够的力量,但是倘若有更大的力量将其聚合在一起,他们又将成为新的舆论生态里一股强大的力量。而分散开的意见人士们总会因为为了给自己争取更多的追随者而难以和其它的意见人士站到统一战线上,总会各有相异的表述。

但不代表他们没有机会,也正因为更多的新网民涌入了舆论场,某种程度上来说煽动他们变得更加容易,并且煽动形式更加隐蔽以及更加高级。今天舆论场中激进的追随者与攀附者层出不穷气焰旺盛,一定程度来说也是新舆论场形态所造成的结果。迷茫与易动、急切寻求认同以及对未来的焦躁,都真真切切地从现实照射进互联网中。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的网民构成现在开始才真正接近我们的人口构成。迷茫、易动与混乱才是我们今天的真正常态。

今天的网络舆论场正在对网络精英们唱着一曲挽歌,因为他们曾经如同帝王般一呼百应的时代已然过去。他们只能在碎片化的舆论场中争得一片自己的小天地,在与其他同为意见人士的布道者们一同争抢着追随者,在每一个小小的教堂里唱着自己的赞歌。他们哀叹的是大一统舆论场的时代以及有许多无条件支持他的粉丝的时代,遗憾的是再也不能说什么都能一呼百应。他们对对手增多而不安,对自己受到反驳而恼怒,只能对着向自己唱着挽歌的网络唱响愤怒的挽歌。

泥沙俱下也好,混乱不堪也罢,越来越多的人携着最本真的真实一同踏入互联网。聪明绝顶、呆笨愚昧、一片赤诚、心怀鬼胎混杂在一起,我们将每天混迹于这杂杂乱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舆论场中,继续如往常一样说着自己的嬉笑怒骂。

欢迎来到真切的中国互联网世界。

 

撰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