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对《什么是故事内核?》这一问题所做的讨论与见解。
【歌词翻译】名前
amazarashi – 名前
轻缓的旋律与唱腔如同在与人吐露衷肠一般,手边放着一瓶酒,间或喝一口,说一句。说得兴起、说得动情之时,陡然一高,语气变得强烈,话语变得坚决。兴致之后,又回归沉寂、哀愁与淡淡忧伤,回归最初的话题,谈起自己的琐事。真挚又富有与你谈心的段落感,重写完译文后还真有点想找点酒喝两口叹声气,随便嘟囔一句。
不管他们怎么去称呼你,就按你喜欢的去做就好。
这回我又玩了译稿全部字数统一的小把戏。
这是一篇基于他人译文的脑补改译稿,在翻译准确性上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在改译时参考了雷仔不是兄貴的译文,如若寻找更准确的译文可移步上述几处,在此对译者深表感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请不要改变译稿内容。如翻译有疏漏烦请不吝赐教。
2015年11月1日 第 1 稿
歌词下载点我 → amazarashi – 名前.lrc 或 amazarashi – 名前(Short Ver).lrc
*注:Short Ver 是针对手机屏幕,将长句切断而制作的。
【歌词翻译】風邪
然后迈向第五年
博客四周年啦。
其实这个标题在去年就该用上了,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写完那篇文章,于是就拉到第五年来用了。
确切来说并不是今天,而是早在 10 月 22 日,这个博客四岁了。原本就想在当天来写点文字了,但是当时正被许多篇稿件和作业缠身,就只能拖到现在——虽然我今天还是得继续交稿。
又是一年,这一年里这个小站点发生的变化的话还真不小。
这一年来一共更新了 32 篇博文,其中有不少都是进了大学之后写给杂志社的稿件,还有在知乎逐渐有了写作习惯后发在知乎专栏里的文章。但是大多都是凭脑洞和思绪挥笔而就的随笔性质的文章,而非具有什么严格考证的论述。一直标榜自己是写小说的,但是小说作品也只有一篇,还不大愿意将它拿出手。有一篇采访稿件,算是第一篇用于发表的采访稿件,只是网络采访但终归写出了像样的样子,也得到了受访者的肯定,虽然在杂志社的公号上阅读量不甚了了但也满足了。
我一直处于自在写文章,写完了如若受欢迎就会高兴,不受欢迎的话郁闷一会接着继续写的状态,但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回馈的话,还是会觉得郁闷。文章也是如此,知乎上的回答也是如此。这种郁闷进而会让自己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写出受人欢迎的东西——只是这种怀疑已经持续了数年了,不过是自己一面兀自怀疑一面又不思进取地继续我行我素,才没有让它把自己的笔侵蚀殆尽。
自己的文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风格,是不是的确严肃而显得过于沉重,以至于不适合这个人们开始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是不是确乎单调而乏味,既无自己的风格,用词亦不广泛,只是一直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来来去去。大概在知道自己获得真正的肯定前,这些疑惑与担忧还会依旧压在自己肩上。我所写的文字里所做的批驳与批判,是否只是为自己不合时或不吸引人的文字作出的辩解与开脱,我也没办法解答。这种犹疑是否意味着我并非发自内心的总结、论述并且相信而只是攀附在一种反潮流的观点上以谋求心安,我不知道。在这一年,我作为自我的怀疑论者的程度似乎又加深了。
值得庆贺的一点是博客不再用歌词翻译来充数了,虽然它们依旧是访问的主力军。只是歌词翻译的习惯也逐渐荒废了,虽然也有兴趣冷却的说法,但后来也鲜接触到特好听的 ACG 向的英文歌曲,所以只能零零散散地干一些改写译文的拉杂活计。
现在博客的访问也算回归正常,每篇文章都能够慢慢积累起几十、数百的阅读量,至少我相信现在的增长率才更真实一些。曾经的 《DOA》(94W+)、《This Will Be The Day》(62W+)、《God only knows –Secrets of the Goddess-》(36W+)访问量三王现在也逐渐回归正常的增长水平。我到现在也想不通它们的几十万阅读量是从何而来的……不大可能是正常积累出来的,我更愿意相信是机器人爆刷。只是评论依旧冷冷清清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了一批固定读者。抑或依旧是靠搜索引擎引读者误打误撞进来然后随手多读两篇慢慢累加出数十上百的阅读量。那啥啊,要是现在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是没事会来我这逛逛的固定读者的话,就留个言知会一声让我开心一下呗?要是您是误打误撞进来读到这篇文章的,就留个言鼓励一句让我开心一下呗?
有关博客本身的变化便是更换了新的主题(《换个新主题》),并且将站点从虚拟主机迁至了 VPS 服务器(《网站搬迁小记》)。这期间还遭遇了一次代购商跑路整个 VPS 和站点全遭爆破的惨剧(《搬家重建》)。给网站配置了 HTTPS 证书,后来发展到全站强制 HTTPS 访问(《为 WordPress 全站开启强制 HTTPS 访问》部分提到)。注册了不酷炫但中二的备用域名(《既然是未元境界,那就得有一个搭配的域名》)。虽然技术依旧是半桶水不到,每次都要查教程一步步做,但至少也能做到全凭自己维护起这个站点和 VPS ——当然,说实话这些事情是不是算得上是技术都是个问题。
这些变化都发生在 2015 年后,是趁着新年一步步迈开的改变。
大概说完这些了,2016年初就不用再特地回顾了。
闲言碎语说罢,负面情绪扫开,太阳依旧要升起,明天仍会不可抵挡地袭来。看这大千世界,熙熙攘攘,缤纷异常,我们或褒奖或批判,或困惑或明了;嬉笑怒骂,有时猖狂;醒言稚语,皆在一堂。暂且回顾至此,然后迈向第五年。这个小站,这些文字,还望各位多多支持。
杉本博司:为时光定焦
【歌词翻译】スピードと摩擦
amazarashi – スピードと摩擦
《乱步奇谭》/《乱歩奇譚 Game of Laplace》 ED
这是一首颇具有吸引力的歌曲,无论是配合着动画 OP 画面还是单独拿来听都很吸引人。反复的旋律吟咏却不会使人感到厌烦,略带沙哑的嗓音和一种竭力呼喊的气氛充分渲染出了一种绝望与挣扎的感觉。全曲的歌词颇有种诗歌的感觉,因此重写译文的时候也努力想复原这种氛围,但是看起来实现的效果并不进入任意。参考的一篇译文做到了全文工整的字数对应,但是还原的氛围上似乎差了一些,就没有模仿他的方式。似乎日本歌曲常有这种类似意识流的片段式语句以及迅速切换的物象堆砌,得努力脑补才能跟上歌曲的步伐。
它的 MV 如前作单曲《季節は次々死んでいく》的 MV 般充满了猎奇式的风格。舞者在以镂空形式刻印了超过 4000 字的铁板围成的厕所中如同发泄般肆意起舞,以光影投射歌词在彼端的铁板上构建起一个,用 amazarashi 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这种形式如同扩了大现代舞蹈一般。对于我这种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土鳖来说,第一次看这个 MV 的感受只能用“冲击”来形容,以至于到现在我还是对它念念不忘,一两天还会翻出来看一下。
amazarashi 本人在 YouTube 的 MV 发布页下写下如下寄语,粗译如下: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brevity of human life and the anxiety caused by it.
Humans understand life when faced with death.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also means to imagine the end of your own life.
That is when you understand the speed of life and become anxious.
The unbelievable speed of life, and our own anxiety towards it.
This friction that sets off sparks is what makes us finally live.Hiromu Akita
“摩擦”存在于人类生命的纯粹简洁与由此造成的焦虑之中。
人类在面对死亡时才终能理解生命。
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同样意味着你对自己死亡的想象。
这种理解将在你了然生命的速度的同时因它而变得焦虑。
那令人难以置信的生命的速度,还有我们的焦虑交织在一起。
正是这样的摩擦衬托出火花,也展示出我们依旧活在这世界上。
秋田ひろむ
这是一篇基于他人译文的脑补改译稿,在翻译准确性上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在改译时参考了Viola_ビオラ和大风与我的译文,如若寻找更准确的译文可移步上述几处,在此对译者深表感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请不要改变译稿内容。如翻译有疏漏烦请不吝赐教。
2015年10月18日 第 1.1 稿
2015年10月29日 第 2 稿 【将歌词全部切短,在原歌词的完整一句间加空行以区分。每一句的译文全部统一字数(第一段前四句全部相等且粗粗的“押韵”,但是后面实在是没有力气调教了。(:з」∠))】
歌词下载点我 → amazarashi – スピードと摩擦.lrc(第1.1稿) 或 amazarashi – スピードと摩擦(Short Ver).lrc(第2稿)
削竹为弓,拾铁制甲
怎么说……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人物专访稿?虽然只是在校园媒体上发表的。
受囿于没有面见采访,所以相比起其他的采访稿对于人物的刻画不是那么丰富。但怎么说都算是我身为新闻系学生所做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人物专访稿,纪念意义总还是有的。
首发于《三棵树·Sanctuary》杂志及其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构思小说、写故事、写小说
为 WordPress 全站开启强制 HTTPS 访问
汉语的纯正性?
首发于知乎专栏。
深夜迷之文思泉涌一气呵成的文章,但是我更想把它称作随笔。因为是一边想一边写的,没有论证或考证,全凭自己算不上严谨的思考和某种“固有偏见”而成文。
在还没确切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之前,我就已经开始变成“娱乐至死”论者。但是我对网络语言和网络上的言说形式的怀疑与谨慎,是否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去写现在读者喜爱看的文章,也抱有同样的谨慎与怀疑。换言之,我的这种怀疑是否只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加入他们,所以转身来批判他们以为自己证明,我没有办法做出解答。
我一面渴望倾诉、一面却又担忧自己的学识并不能支撑起我的言语、怀疑与批判。但是又不愿为此加紧作出努力。最后的我是否会沦为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花瓶般的存在,我又为此而惊恐不已。我总说我自己是“一面哭泣一面寻求”,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一面摆出抹着泪的样子在手边随意摸索,而却因为懒惰不愿多踏出一步。纵使我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却如同我怀疑、批判其他事物一样批判我自身,再之后,却没了。
所以我究竟能走得多高呢?
以上是碎碎念,请在清空对上述文字的记忆后,阅读下面的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