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人物专访稿?虽然只是在校园媒体上发表的。
受囿于没有面见采访,所以相比起其他的采访稿对于人物的刻画不是那么丰富。但怎么说都算是我身为新闻系学生所做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人物专访稿,纪念意义总还是有的。
首发于《三棵树·Sanctuary》杂志及其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怎么说……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人物专访稿?虽然只是在校园媒体上发表的。
受囿于没有面见采访,所以相比起其他的采访稿对于人物的刻画不是那么丰富。但怎么说都算是我身为新闻系学生所做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人物专访稿,纪念意义总还是有的。
首发于《三棵树·Sanctuary》杂志及其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首发于知乎专栏。
深夜迷之文思泉涌一气呵成的文章,但是我更想把它称作随笔。因为是一边想一边写的,没有论证或考证,全凭自己算不上严谨的思考和某种“固有偏见”而成文。
在还没确切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之前,我就已经开始变成“娱乐至死”论者。但是我对网络语言和网络上的言说形式的怀疑与谨慎,是否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像他们一样去写现在读者喜爱看的文章,也抱有同样的谨慎与怀疑。换言之,我的这种怀疑是否只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加入他们,所以转身来批判他们以为自己证明,我没有办法做出解答。
我一面渴望倾诉、一面却又担忧自己的学识并不能支撑起我的言语、怀疑与批判。但是又不愿为此加紧作出努力。最后的我是否会沦为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花瓶般的存在,我又为此而惊恐不已。我总说我自己是“一面哭泣一面寻求”,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一面摆出抹着泪的样子在手边随意摸索,而却因为懒惰不愿多踏出一步。纵使我清楚地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却如同我怀疑、批判其他事物一样批判我自身,再之后,却没了。
所以我究竟能走得多高呢?
以上是碎碎念,请在清空对上述文字的记忆后,阅读下面的正文。
MYTH&ROID – L.L.L.
《OverLord》ED
小说也好动画也好,似乎现在越来越有些偏爱找一些主角扮猪吃虎的作品来看。《OverLord》也是如此,不过在选这部的时候还因为雅儿贝德的病娇对这部片起了兴趣。结果一看不打紧,这装逼装的真是酣畅淋漓,已经到了先吐槽都吐不出来的地步,明明SP剧场才是正常的反应情况。
无论是OP还是ED都属特别带感的佳曲,ED一听第一遍就已经想开始单曲循环了。曲风和歌词都透出了一种激情和癫狂的感觉,和雅儿贝德还真是搭。从歌手的访谈(见此)来看,歌名的《L.L.L.》实际上是Leashed Luminous Love,原文为“「Leashed=鎖でつながれた」「Luminous=輝く」「Love=愛」”,粗略译为“受束的耀眼之爱”,也有译为“闪光的爱链”(见夏德爾的文章),从歌名也是透露出热切的爱恋不得满足的感觉啊。
这是一篇基于他人译文的脑补改译稿,在翻译准确性上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参考了夏德爾、shinyae、Eternity的译文,如若寻找更准确的译文可移步上述几处,在此对译者深表感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请不要改变译稿内容。如翻译有疏漏烦请不吝赐教。
2015年9月9日 第 一 稿
歌词下载点我 → MYTH&ROID – L.L.L..lrc
自从钟表被发明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已经失去永恒了。
因为自此,多长的时间都能被量化,最终被演化为一组切实的数字得以记录与感受。一个个日夜交替与寒暑变换不再有丝毫威慑力,人们开始知道他们拥有多少时间,他们还剩多少时间。他们挥霍时间,肆意消磨时间,最后也被困于时间。人们再也不必早早启程,也不必向云朵与星空的间隙张望,因为可以挥霍到最后一刻再起身出发。
神失去了许诺的威信,因为从来没有哪次神迹和预言切实地说出了它们发生的时间。多事的信徒们向神和神使虔诚的祈愿,希求一个确切的获得救赎的时间,最后却只能在垂着眼的塑像的沉默中走出教堂。
单调的数字难免让人觉得疏离与冰冷,因为再也没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而是某百某十天;再也没有“寒暑交替时光不知走过几个轮回”,而是再也精确不过的多少年多少月。构筑起感慨的已不是久离,而是代表离开了“多久”的一组数字。
不过这简单的数字却也让人感到安心,因为没有时间的时光如同一幅巨大的照片,阔大得令人不安。永恒从来就没有什么吸引人的魔力。如同人类所塑造的一切科学,时间亦是人类为了逃离这无法企及的阔大而自我框定的范围,是为了让自我感到安心而制造的“唯一”的答案。但这也不是什么值得嗤笑的事情,因为这和过去追逐永恒的人们所做的事情都源自于同样的感情,对自己渺小与无知的不安。
所以,要么让自己变得更加巨大,要么弄清楚自己此刻身处何处。过去的人们追逐永生以使渺小的自己与阔大得与一切同长,而深知这不可能的现在的人们则是点亮自己目光所能及的一切。火把一束接着一束,便照亮了一个人所不能及的漫长道路。
首发于知乎专栏。
首先是一段冗长的前言。
这或许只是一个特别大而无卵用的脑洞而已,但我还是想写一写。
这篇文章试图谈论的是关于网络上的追随者的形态,以及他们与他们所寄托之物的关系。
这个话题涉及到的范围,仅仅是我所能考虑到的部分,就已经大得足够每一个都花大力气去研究了。这篇文章只试图整理出其中可能涉及的部分,以及起点到结论的大概思路,并将它们以一篇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尽管所述之事已差不多成了老生常谈,但将其理顺形成一整个链条或许也能够有新的发现。
这篇文章并不打算,也没能力去对所涉及到的追随者们的追随之物作出评价,也不打算为谁辩护或者刻意去贬低谁指向谁,但是同意这样的事实:所描述的追随者他们的观点大都不被主流所接受,并且存在争议。
断断续续写了快一个月终于成稿。松一口气之时又深知自身水平有限,文章肯定会存在疏漏之处,但又一时无法发觉。或是个中的观点过于武断,需要再细细揣摩。加之毫无考据全凭一言,更显单薄。所以诸位看官如果发现了错误、疏漏、不妥之处,或是对一些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还请不吝指出。
——以下是正文。
文学课的期末作业,等到老师讲评后可以发出来了。虽然除了“写得特别长”以外也就没有其他的评语了。
也不知道凭什么,就是对这个开头有着一种莫名地满意。但是后面篇幅写出来的效果几乎到了完全配不上这个开头的基调的程度。因为时间紧迫赶在上课前十分钟成功收尾,也就落了现在这样的遗憾局面。许多能够发挥的地方都没有写出,写出的地方又不够精彩,也没有展开。总之,还算是一部遗憾的作品。
但最后我还是决定不加修改保持原样地把它发出来。毕竟这是时隔许久之后,至少在篇幅意义上,我真正完成的一部小说。不是残品,也不是片段,更不是废稿。而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它的瑕疵,也就是此时的我的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