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艺术自诞生之始,就一直在和这个世界本身打交道。因为不像其他的艺术门类可以由创作者的抽象思想达到形象的描绘,摄影从一开始就必须是形象的。它只能仰赖摄影师目所能及的一切实景,还有可视的光影变幻来塑造摄影师意欲表达的一切。在他们手里,现实是他们唯一的表达的方式。 (更多…)
摄影艺术自诞生之始,就一直在和这个世界本身打交道。因为不像其他的艺术门类可以由创作者的抽象思想达到形象的描绘,摄影从一开始就必须是形象的。它只能仰赖摄影师目所能及的一切实景,还有可视的光影变幻来塑造摄影师意欲表达的一切。在他们手里,现实是他们唯一的表达的方式。 (更多…)
这是一段关于幻想世界里那些曾经、现在、将来的旅行者们、漂泊者们、异乡人的记录,是他们的生活及其中的某个片段,是属于那些传说与物语之外的人的故事。
ECC 是椭圆曲线密码学(Elliptic Curve Cryptography)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建立公开密钥的加密算法。与流行的 RSA 算法不同,它在 SSL 的应用中主要优势是它的密钥、请求与证书长度都更短,对移动设备更友好,也是安全证书厂商们未来力图推广的一种证书算法。其缺点在于算法复杂、加密解密耗时较长,从诞生时长上讲也未经过足够长久的安全检验。
以 Comodo 的证书为例,Android 5.0.1 系统收录了其发布的 ECC 算法证书,但是并未收录它的 RSA 证书,这就导致本站在换证书之前在手机上访问都会受到红锁头提示。
不知诸君有没有发觉,或者说在各位还未发觉的时候,本站已经挂了五天了。
其实个中缘由非常复杂,几乎是从我作了第一次死开始 VPS 后台的问题就接连发生。
首先是想自己折腾一下为网站提供 Chrome 下试图推广的 Certificate Transparency 信息,这个一般是 EV 级证书的网站的标配,很少有有普通的网站添加这个信息。如果跟着 Certificate Transparency 组织官方提供的指南的话,主要工作是提交证书链以获取相关的证书透明度证明文件。只是这些文件要被正确使用,需要相应的扩展模块,对于 Nginx 现在推荐的是 nginx-ct 。不过问题就是,如果使用了相关的可视化管理面板(例如我用的是 Vesta)并且面板自安装了 Nginx 的话,可能就会摸不清应该在哪里导入模块的变量……
结果我就傻逼兮兮地重新覆盖安装了 Nginx。
想当然地,面板写入 Nginx 的相关配置就被覆盖了,没有提前备份所以最后落了个网站全部访问不能只能重安面板的结局……
自这次折腾以后,后台的 SS 莫名地就只能听 IPV6 而不能监听 IPV4了,SS-Py 下端口状态里连对 IPV4 的监听都没有,切换到 SS-Libev 后虽然端口能够监听 IPV4 了但是实际使用中还是不能连通。特别诡异的是自始至终手机端都是能连通到服务端的。通过 tcpdump 抓包发现只有手机端向 VPS 发送报文但 VPS 从未向手机端回发报文。
这边还没解决,紧接着接到一位好心人士发来的邮件,告诉我网站不能够留言评论了,原来这么久都没有新留言的原因是这个。为了检查这个错误,我尝试过重装 WordPress 核心,排查插件、主题是否有干扰,最后一怒之下爆破了 VPS 重装面板,又遭遇了面板无法安装只能求助于开发团队。
结果 Vesta 开发团队说我们帮你安吧,就真的花了好几天来帮我处理这件事情(虽然其中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我的失误上),最后也重新安装上了,折腾到今天凌晨2点。总觉得不买他们的收费项目支持一下都过意不去了……
面板重新安装好后导入原先的配置发现问题依旧,绝望之余只能重新排查。最后终于在最开始看过以为没问题的 .htaccess 文件中发现端倪……
其中一行是这样的
RewriteCond %{REQUEST_URI} .wp-comments-post\.php*
里面应该写成斜杠的地方写的是反!斜!杠!
把这个地方改好了以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发了一条留言,还真的发出来了。
……
我都不知道这几天我浪费的时间意义何在……大概就是教训自己做事要细心,代码要耐心读吧。
OTL
amazarashi – 名前
轻缓的旋律与唱腔如同在与人吐露衷肠一般,手边放着一瓶酒,间或喝一口,说一句。说得兴起、说得动情之时,陡然一高,语气变得强烈,话语变得坚决。兴致之后,又回归沉寂、哀愁与淡淡忧伤,回归最初的话题,谈起自己的琐事。真挚又富有与你谈心的段落感,重写完译文后还真有点想找点酒喝两口叹声气,随便嘟囔一句。
不管他们怎么去称呼你,就按你喜欢的去做就好。
这回我又玩了译稿全部字数统一的小把戏。
这是一篇基于他人译文的脑补改译稿,在翻译准确性上可能并不尽如人意。在改译时参考了雷仔不是兄貴的译文,如若寻找更准确的译文可移步上述几处,在此对译者深表感谢。
转载请注明出处,请不要改变译稿内容。如翻译有疏漏烦请不吝赐教。
2015年11月1日 第 1 稿
歌词下载点我 → amazarashi – 名前.lrc 或 amazarashi – 名前(Short Ver).lrc
*注:Short Ver 是针对手机屏幕,将长句切断而制作的。
博客四周年啦。
其实这个标题在去年就该用上了,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写完那篇文章,于是就拉到第五年来用了。
确切来说并不是今天,而是早在 10 月 22 日,这个博客四岁了。原本就想在当天来写点文字了,但是当时正被许多篇稿件和作业缠身,就只能拖到现在——虽然我今天还是得继续交稿。
又是一年,这一年里这个小站点发生的变化的话还真不小。
这一年来一共更新了 32 篇博文,其中有不少都是进了大学之后写给杂志社的稿件,还有在知乎逐渐有了写作习惯后发在知乎专栏里的文章。但是大多都是凭脑洞和思绪挥笔而就的随笔性质的文章,而非具有什么严格考证的论述。一直标榜自己是写小说的,但是小说作品也只有一篇,还不大愿意将它拿出手。有一篇采访稿件,算是第一篇用于发表的采访稿件,只是网络采访但终归写出了像样的样子,也得到了受访者的肯定,虽然在杂志社的公号上阅读量不甚了了但也满足了。
我一直处于自在写文章,写完了如若受欢迎就会高兴,不受欢迎的话郁闷一会接着继续写的状态,但是如果一直没有收到回馈的话,还是会觉得郁闷。文章也是如此,知乎上的回答也是如此。这种郁闷进而会让自己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写出受人欢迎的东西——只是这种怀疑已经持续了数年了,不过是自己一面兀自怀疑一面又不思进取地继续我行我素,才没有让它把自己的笔侵蚀殆尽。
自己的文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风格,是不是的确严肃而显得过于沉重,以至于不适合这个人们开始进行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是不是确乎单调而乏味,既无自己的风格,用词亦不广泛,只是一直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来来去去。大概在知道自己获得真正的肯定前,这些疑惑与担忧还会依旧压在自己肩上。我所写的文字里所做的批驳与批判,是否只是为自己不合时或不吸引人的文字作出的辩解与开脱,我也没办法解答。这种犹疑是否意味着我并非发自内心的总结、论述并且相信而只是攀附在一种反潮流的观点上以谋求心安,我不知道。在这一年,我作为自我的怀疑论者的程度似乎又加深了。
值得庆贺的一点是博客不再用歌词翻译来充数了,虽然它们依旧是访问的主力军。只是歌词翻译的习惯也逐渐荒废了,虽然也有兴趣冷却的说法,但后来也鲜接触到特好听的 ACG 向的英文歌曲,所以只能零零散散地干一些改写译文的拉杂活计。
现在博客的访问也算回归正常,每篇文章都能够慢慢积累起几十、数百的阅读量,至少我相信现在的增长率才更真实一些。曾经的 《DOA》(94W+)、《This Will Be The Day》(62W+)、《God only knows –Secrets of the Goddess-》(36W+)访问量三王现在也逐渐回归正常的增长水平。我到现在也想不通它们的几十万阅读量是从何而来的……不大可能是正常积累出来的,我更愿意相信是机器人爆刷。只是评论依旧冷冷清清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了一批固定读者。抑或依旧是靠搜索引擎引读者误打误撞进来然后随手多读两篇慢慢累加出数十上百的阅读量。那啥啊,要是现在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是没事会来我这逛逛的固定读者的话,就留个言知会一声让我开心一下呗?要是您是误打误撞进来读到这篇文章的,就留个言鼓励一句让我开心一下呗?
有关博客本身的变化便是更换了新的主题(《换个新主题》),并且将站点从虚拟主机迁至了 VPS 服务器(《网站搬迁小记》)。这期间还遭遇了一次代购商跑路整个 VPS 和站点全遭爆破的惨剧(《搬家重建》)。给网站配置了 HTTPS 证书,后来发展到全站强制 HTTPS 访问(《为 WordPress 全站开启强制 HTTPS 访问》部分提到)。注册了不酷炫但中二的备用域名(《既然是未元境界,那就得有一个搭配的域名》)。虽然技术依旧是半桶水不到,每次都要查教程一步步做,但至少也能做到全凭自己维护起这个站点和 VPS ——当然,说实话这些事情是不是算得上是技术都是个问题。
这些变化都发生在 2015 年后,是趁着新年一步步迈开的改变。
大概说完这些了,2016年初就不用再特地回顾了。
闲言碎语说罢,负面情绪扫开,太阳依旧要升起,明天仍会不可抵挡地袭来。看这大千世界,熙熙攘攘,缤纷异常,我们或褒奖或批判,或困惑或明了;嬉笑怒骂,有时猖狂;醒言稚语,皆在一堂。暂且回顾至此,然后迈向第五年。这个小站,这些文字,还望各位多多支持。